当前位置:趣知科普网>情感家庭>亲情>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

亲情 阅读(2W)

简要回答

朋友圈刷到这样一句话:“对于父母,释怀,但释怀并不意味着原谅。对自己好一点,释怀吧。你可以不原谅。”这个孩子读初中,13岁的年纪,在感慨自己的童年不幸,显然留下了心理阴影。所有不幸的孩子,都有的共性,就是每谈到父母带来的伤害时,都非常激动,感觉一时无法接受,又无法释怀。调解员也说,如果你无法原谅父母,那就不要原谅,也不要幻想着父母能改变,更不要去幻想幸福的亲子关系,做明面上父母的孩子,或者自己给自己做父母。也是,我们无法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,更何况曾经被父母伤害的孩子,他的的精神饱受折磨。说到底,这就是精神上的暴力,甚至有些孩子极端,和父母结仇。

短视频里有这样一个监控暴力画面:一个父亲念叨儿子几句,儿子直接拿着锄头就追父亲打。
邻居来劝架,直接把邻居打趴下,真是好心换灾难,倒霉到家了。
随后儿子又追着父亲,反复几下下去,因为动静大,邻居都来围观,儿子才收手。
不知道父亲的状况如何,反正就是倒地不动,看着令人心痛。
原来,儿子从小调皮,而父亲想着乱棍出孝子,教育儿子非打即骂,所以引发了这样的结果。
很多评论区的网友都说:“中国式父母,是怎么把孩子养成“仇人”的?”
不禁令人唏嘘,这个儿子对父亲得有多大的怨恨,才会这样下狠手。
难道只是因为父亲的严厉和打骂吗?可毕竟是父子关系,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。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

同样的问题,网上采访几位网友: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?和父母不亲的原因又是什么样的?
网友1:我没有经历过什么是父母。我的父母从小就告诉我,我要努力学习,他们砸锅卖铁都供我。
我家是两个女儿,父母从小就叫我们争气,而争气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读书,然后赚钱。
现在我刚毕业,我好像成为了赚钱,和给他们赚面子的工具。
就连我读大学的时候,都要勤工俭学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买东西寄回家。
暑假回家也变得勤快了,主动干家务,主动下地。
甚至透支我下个月的工资,每天只吃一顿饭,只为给他们买礼物。
但是他们经常就会说,我就是个白眼狼,所以我不懂什么父母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。
而现在的我,居然活成了他们的样子。
因为我不懂什么是爱,所以我不会关爱别人,因为我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。
我现在有自己的工作,不靠别人,也不需要去靠别人,我会靠自己打拼一番事业,但我不会再和他们分享。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第2张

网友2:我一生都在努力,想治愈童年家庭带来的伤害,收效甚微。
我远嫁、逃离、婚姻破裂、独自一人带孩子,也从未想过回到他们身边。
家里大事小情让我回去处理,匆匆去匆匆走,我像处理单位事情一样,不带任何感情色彩。
即使我的内心,是无比地想要抹去,曾经的情感忽视给我带来的影响,但还是力不从心。
没有人是生来就不愿意亲近家人的,而那些与父母不亲近的人,也无非是在追寻接纳与关爱的成长道路上,和我一样经历了挫折和创伤。
家里重男轻女,我从小不受重视,长大后,父母又一次伤害了我,那么多年了,我也54岁了,那伤心的往事总是经常会忆起,对父母该孝敬的我都做到,但是从来不会亲亲热热,电话问侯也是两三句挂了。
只因为父母的态度,我变得更努力更能吃苦,再多坎坷也是坦然面对。
直到父母亲去世,我竟一滴眼泪也没流出来,从此,再也没有回过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。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第3张

路人3:跟父母不亲,那是因为不值得,经历过从记事起,就是个受气包出气筒。
在家里吃饭连菜都不敢夹,坐立不安,做什么都不如父母的意。
上要忍受大姐的欺负,下要接受小弟给的欺辱,别人记得是妈妈给的温暖,而我记得的都是妈妈的阴阳怪气,指桑骂槐,各种语言侮辱。
十三四岁时,我甚至想,为什么没有人贩子,把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卖了,远离她们那些人…。
随着在慢慢长大,我依旧是被父母伤害最多的那类。
如今识得愁滋味,却不愿意再揭开伤口。
的确,我在余生中不断地去尝试,通过各种途径,去试图弥补内心的这种心理缺失,导致婚姻受困,最后我自己终于爬出来了。
过去就过去了吧,不要再劝我善良。
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对我的母亲没有一点亲亲感,只是把她当母亲。
但是在行为上,没有想去亲近她的欲望,见面没有话说,有的只是,母女关系的存在感。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第4张

以上几个心声案例,完美诠释了童年的影响,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创伤,导致和父母不亲,然后引发的结果。
童年不幸的人,只有真正经历了,才有深刻的感悟。
也正是因为他们从小被忽视,没有爱别人的能力,甚至忽视子女的情感需求。
虽然讨厌父母,给自己童年带来阴影,可最终也活成了父母的样子。
唯一的优点就是这些人,大多都养成独立的性格,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。
话说到这,我们回想一下以前的父母,他们文化不高,教育方式欠缺,但爱孩子是真的。
为此,无论童年有多么的不幸,念着父母给我们生命的恩情,放下心中执念,提升自己。
心理的问题,自我救赎就好,没必要寻找共性,学会宽容,让问题不再是问题,才会幸福。

和父母不亲的人,往往是这种类型: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第5张